注意不要把读后感写成了书评(二者的区别简介)

读后感、书评,二者都是读者针对某本书的内容所写的自己的一些想法,那么二者是一样的吗?如果不一样,又有什么主要区别呢?下面学习志结合自己的理解,和大家一起快速来看看。

其实,读后感和书评并不一样,它们的差别也挺大的,主要在于3个方面。

(1)首先,二者的目的不同。读后感的目的是分享读者在阅读后产生的感想、收获,主要是心理、思想、精神层面上的。侧重点是读者自身。书评,目的是评判书籍的价值或好坏,它常用来给其他读者提供购买参考(即:这本书是否值得买)。侧重点在于书、或作者。

版权声明:如无特别说明,本站所有文章均由学习志(Alearnersblog.com)原创。我们欢迎少量文字引用,但请注明出处。任何网站或个人,未经授权,不得抄袭、转载、盗用本站内容,违者必究。

(2)其次,二者的性质不同。读后感往往是非商业性质。书评往往带有商业性质,或被用于商业用途。

(3)最后,它们的关注点不同,读后感往往就书中的内容提炼出1个,或2-3个观点(不宜更多),并联系自身实际,展开来写自己的感悟、联想、或启发。而书评则可以对全书做总体介绍。不仅可评价书的内容,还可讨论写作风格、有时甚至可以涉及图书的外观、装帧、排版设计,以及与同类型书的对比等。它可详可略,但书评者一定会给出自己对这本书的评价。

以上仅仅是学习志总结的读后感与书评的区别,也欢迎大家分享自己的看法。


注:本文由学习志(Alearnersblog.com)原创,最后更新时间为:2024年3月10日 9:53:26 AM。未经授权,严禁转载。

什么是公因数、最大公因数?其英文说法是什么?(附举例)

公因数、最大公因数,是数学中的两个基础概念。那么它们具体指的是什么呢?英文中,这两个概念的说法是什么?我们看个简单介绍和相关例子。

公因数,指的是两个数的共同的因数。也就是说,a和b两个数,如果都能被c整除,那么c就是a、b的公因数。而最大公因数,则是所有公因数里面最大的那个数。

版权声明:如无特别说明,本站所有文章均由学习志(Alearnersblog.com)原创。我们欢迎少量文字引用,但请注明出处。任何网站或个人,未经授权,不得抄袭、转载、盗用本站内容,违者必究。

看个简单的例子:10和5,它们都可以被1和5整除,所以他们的公因数是1和5。20和10,他们的公因数包括:1,10,2,5,其中最大的公因数是10。

英文中,公因数的说法是:common factor。而最大公因数的英语则是:greatest common factor。


注:本文由学习志(Alearnersblog.com)原创,最后更新时间为:2020年4月21日 3:25:42 AM。未经授权,严禁转载。

《水浒传》的武松打虎是“轮起”还是“抡起”梢棒?

《水浒传》中关于武松打虎有这么一段精彩的文字描写:.“..那大虫又剪不着,再吼了一声,一兜兜将回来。武松见那大虫复翻身回来,双手轮起梢棒,尽平生气力只一棒,从半空劈将下来…”。现在的问题是,文中的“轮起”,写法是正确的吗?

一般来说,我们现代汉语中用“抡起”表示:快速拿起并准备用力击打。所以,这就可能导致许多读者认为原文的轮起是写错了。但实际上,这里的轮起并非是错误的,你可以理解为在古代,轮起相当于我们现代的抡起。

版权声明:如无特别说明,本站所有文章均由学习志(Alearnersblog.com)原创。我们欢迎少量文字引用,但请注明出处。任何网站或个人,未经授权,不得抄袭、转载、盗用本站内容,违者必究。

不过,如果脱离《武松打虎》的背景,在现在的书写中,如果用上了“轮起”,肯定就不对了。因为现在已经没有人使用“轮起”这个动词了。

参考链接:

武松打虎原文描写片段(百度知道)


注:本文由学习志(Alearnersblog.com)原创,最后更新时间为:2020年4月21日 2:48:15 AM。未经授权,严禁转载。

条形统计图、折线统计图用英文怎么说?二者的主要共同点和区别是什么?

条形统计图、折线统计图是我们日常使用非常广泛的两类统计图,那么这两种图表的英文说法是什么?二者的主要共同点和区别又是什么呢?下面,学习志给大家做个快速介绍。

英文里,条形统计图的说法是:bar chart,有时也叫:bar graph。而折线统计图的英文说法是:line chart,或者也叫:line graph。注意这里的bar,中文意思是:长条,而line,指:线条。Chart,graph,则都可以表示:图表。

版权声明:如无特别说明,本站所有文章均由学习志(Alearnersblog.com)原创。我们欢迎少量文字引用,但请注明出处。任何网站或个人,未经授权,不得抄袭、转载、盗用本站内容,违者必究。

从功能上看,条形统计图、折线统计图非常相似,它们的共同点是:都可以直观地对数据进行图形化的展示。而二者的主要区别则在于:折线图可以更方便地表现数据变化的趋势。尤其是在对2组以上的数据进行不同时段的对比时,其视觉上的连续性更好,更便于对趋势进行观察和对比。

参考链接:

The Difference Between Bar Graphs and Line Graphs


注:本文由学习志(Alearnersblog.com)原创,最后更新时间为:2020年4月12日 2:16:15 AM。未经授权,严禁转载。

学生或家长给老师写的“请假条”,英文说法是什么?

作为学生,或是学生家长,总会遇到需要向学校或老师写请假条的情况,原因可能是因为生病、或家中有急事等。你知道在英文中,学生或家长所写的“请假条”(或假条),其具体说法是什么吗?

关于上述问题的答案,请参考Will的美语课的这篇文章

版权声明:如无特别说明,本站所有文章均由学习志(Alearnersblog.com)原创。我们欢迎少量文字引用,但请注明出处。任何网站或个人,未经授权,不得抄袭、转载、盗用本站内容,违者必究。

另外,关于中文的学生请假条写法示例,请参考本文


注:本文由学习志(Alearnersblog.com)原创,最后更新时间为:2020年4月09日 3:33:53 AM。未经授权,严禁转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