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李代桃僵”原指李树代替桃树受虫蛀而死。据说,这个说法出自南宋郭茂倩《乐府诗集 – 鸡鸣》,原文为:“桃在露井上,李树在桃旁,虫来啮桃根,李树代桃僵。树木身相代,兄弟还相忘!”。后比喻主动或被迫替代他人承担灾祸、责任或损失。在博弈和权谋中,它常被用作弃子保帅、转移矛盾或嫁祸于人的策略,强调以局部牺牲换取整体利益。
下面学习志给大家简要介绍李代桃僵的一些典型运用及事例:
1. 弃卒保帅:牺牲次要目标保全核心利益。如《三国演义》中,曹操为平息军心,斩杀运粮官以推卸缺粮责任。
2. 替罪羊策略:权力斗争中找替身担责。如明朝严嵩让义子赵文华顶罪,自己脱身。
3. 战略误导:故意暴露假目标迷惑对手。近期热门的悬疑剧《棋士》中,崔业多次使用李代桃僵的计策,营造假象,达到干扰对手的目的。
4. 利益交换:以让步换取更大优势。如商业谈判中,故意让出次要条款以锁定关键利益。
该计谋的关键在于权衡代价与收益,需确保“李”(牺牲品)的价值低于“桃”(核心目标),否则可能适得其反。